时间:2022/9/12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河南白癜风微信交流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953.html

房子破了?帮!没钱治病?帮!上不起学?帮!找不到工作?帮!云南省普洱市思茅区始终把每一位困难职工的难处放在心上,时刻把困难职工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做到有求必应,有难必帮。而在社会、企业及各级部门的共同帮扶下,思茅区的困难职工也在努力向前奔跑,奋力翻越贫困这座“山峦”。

有求必应,帮扶效率快起来

年6月30日,单亲妈妈李艳玲领着三个儿女高高兴兴地搬进了50多平方的公租房,李艳玲是思茅区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帮扶措施的受益人中的一个。此前,她、大女儿及一对双胞胎儿女四个人挤在思茅区珠市街一间不到20个平方的出租屋里,房子破破烂烂的,租金是每月元,她每个月两千多的工资在交了房租和儿女的学费后,所剩无几。

年11月,思茅区为李艳玲建立了城市困难职工档案;年3月,思茅区总工会、住建等几个部门联动合力帮其申请公租房;年6月30日,李艳玲一家如期搬入公租房居住。

短短几个月,李艳玲不仅感受到了人情之“暖”,还感受到了效率之“快”。

李艳玲感受到的第一个“快”是入档快。“我们单位的工会主席曾几次宣传困难职工入档,由于自己不是思茅本地户籍,经济再困难也没有考虑过申请入档。”李艳玲说,后来在仔细询问了入档条件后,才主动提交了入档申请。

这份申请由李艳玲所在的思茅区阳光幼儿园工会逐层递交到了思茅区总工会。在收到申请后,思茅区总工会的工作人员迅速入户精准核查,对标对表,在核实了李艳玲家的月人均收入多,核实了各项均符合入档条件后,立即为其建档。

李艳玲感受到的第二个“快”是帮扶快。建档后的第二个月,她就收到了一床新被子,这是思茅区总工会使用工会经费对其进行的实物帮扶。年1月5日,李艳玲收到了思茅区总工会使用中央财政帮扶资金发放的生活补助0元。春节前夕,思茅区总工会的干部职工又来到李艳玲家进行春节慰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思茅区党委、政府和各级部门心系困难职工,李艳玲收到了口罩、消毒液等防疫防护物品。

疫情期间,在详细了解到李艳玲所在单位只发放基本工资的情况和疫情对其家庭生活造成的影响后,3月6日,思茅区总工会使用中央财政帮扶资金发放生活救助金元,帮助李艳玲一家渡过难关。4月24日,思茅区总工会的工作人员和基层工会的工作人员到李艳玲家开展解困脱困“户户清”、第二季度入户走访,了解当前困难和需求,宣讲困难职工“1+10”帮扶制度文件精神,并送上米、油等生活物资。

李艳玲感受到的第三个“快”是答复快。“工作人员问我当前需要解决的困难是什么?我就把自己的困难如实告诉他们了,而他们也尽力帮忙解决。”李艳玲说,为了解决她家的生活困难,帮助其提高薪资待遇,思茅区人社局推荐李艳玲参加了困难职工就业推介会。

面对李艳玲提出的双胞胎儿女教育的问题,思茅区教体局及时给出了答复——李艳玲的龙凤胎儿女可享受非四类家庭经济困难补助;而面对李艳玲的大女儿从普洱市职业教育中心毕业后的就业难问题,思茅区的相关部门也给出了明确的答复——会竭尽全力帮助李艳玲大女儿就业。

李艳玲盼望着能早日解困脱困,也希望自己和孩子们能尽快回馈社会。“当工会需要我,当别的部门需要我,我一定会尽自己的一份力。”李艳玲说,“我们一家已经获得了很多的帮助和帮扶,希望自己也能腾出一点时间,去帮助别人。”

排忧解难,助力生活挺过来

年,困难职工杨雪似乎看到了一丝曙光,她的儿子即将从普洱市卫校毕业,她终于可以歇歇了。

自从丈夫十多年前在伐木途中被木头砸成脑震荡后,本就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杨雪一个人挑起了一副满载养家、护理、抚养的重担。左边的担子是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丈夫,右边的担子是年龄尚小的儿子。“我丈夫表面看着和正常人一模一样,可是实际智力只相当于四五岁的孩子,每天都要坚持吃药。”杨雪说。

当年有多难?杨雪回忆说,因为生活太困难,每天都是哭着去上班,又哭着走路回家。下班回到家嚼几口白米饭就领着儿子出门捡塑料瓶和废纸板。“也不知道那些年是怎么熬过来的。”

有困难找工会。这种“难”一直持续到工会的出现,自从杨雪所在的超市成立了工会组织,杨雪身上的重担就渐渐减轻了一些。

作为一名在该超市工作了十多年的老员工,杨雪亲眼见证着企业的一步步发展壮大,也感受到了企业的无私帮助。“我们超市的工会帮我向上级工会进行申请,自从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我们家就得到了更多的帮扶,从一袋米、一桶油到一床暖被,再到资金上的帮扶。”杨雪说,在思茅区各级部门的共同帮助下,丈夫的慢性病证终于在去年办下来了。

此外,思茅区住建等部门还帮助杨雪申请到了公租房,解决了她家的住房问题。同时,通过特大病门诊待遇、生活、医疗救助、金秋助学等政策帮扶,缓解了杨雪一家的部分家庭困难。

为了更好地照顾患病的父亲,杨雪的儿子初中毕业后选择去卫校学护理专业,今年6月,思茅区人社区推荐杨雪的儿子参加了困难职工就业推介会。目前,杨雪的儿子正在备考护理证。

年,杨雪已经51岁了,随着年纪增长,挺了十多年的她突然感觉到身体的不适,而随着儿子的毕业和就业,她也终于可以歇一口气了。

不畏困难,日子渐渐好起来

“馨尹来到我们这个家庭,是我们的福分!”一聊到大女儿,范继文眼睛里闪烁着慈爱的光芒。

今年41岁的范继文是思茅区某钢构店的一名普通员工,也是一名因病致困的城市困难职工。他的大女儿名叫范馨尹,在小馨尹四岁多的时候查出患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极高的医药费让范继文的家庭入不敷出,为了救治女儿,范继文卖掉了结婚前借钱买的一套小公寓,一家人搬到了房租低廉的城中村;为了救治女儿,他白天干好本职工作,夜晚还去兼职挣钱。听说脐带血可以用于治病,为了救治大女儿,他和妻子又要了一个小女儿。“小女儿最初就是带着救姐姐的使命来到这个世界的。”范继文坦诚地说,即使生活如此困难,我们也不想放弃,既不会放弃救治女儿,也不会放弃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希望。

后来,范继文加入了工会,成为了一名工会会员。在工会这个大家庭里,范继文感受到了来自“娘家人”的温暖。

年10月,思茅区为范继文建立了困难职工档案。

范继文详细地记载着每一次帮扶:思茅区医保局帮助范馨尹享受特大病门诊待遇;在思茅区民政局的帮助下,我们住进了廉租房……

“年至今,思茅区总工会前后帮扶了35次,主要是从生活、就医、助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帮扶。工会工作人员经常来我家,前两天还有区上的结对帮扶领导来家里看望我们。”范继文说。

在思茅区各级部门的关心和帮助下,患病12年的范馨尹的病情控制得比较稳定,如今16岁的她已经是一名大专生。此外,范继文的妻子也成为了一名创文志愿者,为普洱创文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有了收入,让生活明亮起来

困难职工李伟永的妻子丁春丽的记性特别好,在她的脑海里,铭记着他人伸出的每一次援手。

她也记得年2月26日,那是丈夫李伟永出车祸的日子,车祸没有夺去刘伟永的生命,却导致其高位截瘫,失去了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在李伟永发生车祸之前,夫妻二人都是下岗工人,靠打零工维持基本生活。车祸发生后,为了照顾李伟永的生活起居,丁春丽只能在家而不能外出打工,整个家庭顿时陷入了拮据之中。

年,思茅区残联结合当时的惠民政策,为李伟永提供了一个帮扶残疾人员的社区公益岗,这一份收入,成为了当时李伟永家唯一的经济来源。

后来,在思茅区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丁春丽在西园路社区获得了一份公益性岗位,一边照顾丈夫,一边工作。“我是一名社区的劳动保障员,每年的10月至12月是我最忙碌的时期,同时,我还是一名工会代办员,负责征收工会会费。”丁春丽表示,丈夫刚发生车祸那段日子,感觉家里的顶梁柱倒了,我们一家三口的生活忽然没有了希望,可是,在得到各个部门在就医、就业、就学等方面的关心和帮助后,生活顿时明亮起来。

年,在普洱市、思茅区两级工会的合力帮助下,丁春丽的合同制公益岗转变为政府购买的公益性岗位。“只要我好好工作,就能一直干到退休。”李伟永的妻子丁春丽笑着说。

年4月,李伟永享受职工医疗互助元,帮扶部门是思茅区总工会。年6月,李伟永的儿子参加困难职工就业推介会,帮扶部门是思茅区人社局——在李伟永的《困难职工已享受帮扶政策、资金记录表》上,详细地记录着自年10月入档以来,来自市、区工会以及思茅区民政局、思茅区医保局等单位和部门的45次帮扶措施。

“这些帮扶支撑我们一家走到了今天。”李伟永的妻子丁春丽在表达了对各级部门的感谢后,还表示:“争取日子越过越好!”

“我真心的感谢你们一直以来对我家的帮助!”“没有你们就没有我家的今天!”“你们辛苦了!”……从困难职工的口中,道出了一句句的感恩和感谢。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并非易事。普洱市思茅区的党政、工会、教育、住建、人社、卫健、医保等相关部门携手打好帮扶“组合拳”,坚持外力帮扶与内力激发并举,坚持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并重,真真切切地帮扶困难职工解困脱困,在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上,决不让一个职工掉队。(张淇)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1651.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