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8/10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治疗白癜风好的医生 https://baike.baidu.com/item/刘云涛/21900249

云南思茅地区和西双版纳州,唐南诏时为银生节度辖地,唐代樊绰著《蛮书》有“茶出银生城界诸山”的记载。明代万历年间的学者谢肇在其著《滇略》中,第一次提到“普茶”这个名词,“士庶所用,皆普茶也,蒸而成团”。

“普茶”即普洱茶。清代雍正年间以来,普洱府向皇帝进贡的普洱茶由思茅同知承办,普洱茶名扬四海直至今日。

作为地名的“普洱”之名,是由唐代的“步日睑”演变而来,宋元时期称“步日部”,均是普洱的古名异写。《普洱县地名志》载:“普洱,一为哈尼语地名。‘普’为寨,‘洱’为水湾,‘普洱’意为水湾寨。这似乎成了一个常识性的结论,而用佤族语来破译“普洱”一

佤族学者魏德明(尼嘎)先生,在民族调查中发现,无论是“步日”,还是“普洱”,都与濮(蒲)人有关系,他在《“普洱”人考》文章中说‘步日”或’普洱”是佤族布饶人、布朗族人的称呼,其意为兄弟的意思。

佤族布饶人称布朗族为布耳,有的方言为布日,布朗族则称佤族为布嘎,意即朝前走的同伴同胞。澜沧江一带的布朗族和低族布饶人都说,他们原来是一家人、一个民族,并且都自称为艾佤,后来被北边来的民族打败了之后,艾佤的子孙分为两部分人,前面走的和后面来的。前面走的是佤族人,所以布朗族称他们布嘎,后来跟来的是布朗族,故佤族人称他们为布日。

这样,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唐宋以来的“步日”和清代的“普洱”一名,其来源便是佤族对布朗族“布日”或“布耳”的称谓。尼嘎先生说,在佤语中,“布”与“普”相同,都指“人”的意思。由此可推,地名“步日”和“普洱”是因普洱人得名。

除了“普洱人”与“普洱地”语音相同外,民族传说也可证明。至今在佤族布饶人中,仍然广泛流传着思茅普洱一带,曾经是布朗族和佤族居住的地方。布朗族自己也说,他们是普洱一带最早的居民。

《墨江县布朗族社会调查》载,墨江县一些寨子的布朗族是从普洱搬来的。一位布朗族人李世昌说,新中国成立前几年,他们到磨黑挑盐巴经过普洱,总是住在普洱城边的几家布朗族家里,这几家布朗族已经不大会说布朗活了,但是他们从前辈们的传说中知道自己是布朗族,他们还说普洱城最早是他们的老祖宗建立的,以前普洱城有块石碑上还刻有他们大王(指头人)的名字,以后被敲掉了。

普洱一带,在唐代属南诏银生节度地,唐《蛮书》载:“扑子蛮开南、银生、永昌、寻传四处皆有”。扑子蛮即是佤族布饶人和布朗族的先民濮人。顾炎武在《天下郡国利病书》中说,沿澜沧江居者号“普蛮”,亦日“扑子蛮”。

从以上调查和史料等诸方面考察“普洱”一名应原本指“普洱”人,而“普洱”人便是当今布朗族和佤族布饶人的先民濮人。这样,就得出结论:先有“普洱”人(濮人),后有“普洱”地名,再后有普洱人(濮人)种的“普洱”茶。根据尼嘎先生的考证和多方研究,基本可以认定,昔日的“布日”和今日的“普洱”地名,应为佤语“扑(濮)人兄弟”之意。

从考古学、民族学上来分析,佤族、德昂族、布朗族的共同先民是古代濮人,最早种植茶叶的亦是古代濮人,布朗族昔日被称为“蒲满”、“扑蛮”,故“普洱”地名,是古代种茶民族人兄弟”的佤语名称,是很自然的。因此,“普洱”是种植茶叶的“濮人兄弟”居住的故乡。为恢复其历史的由来原状,建议今后可依此对“普洱”地名作诠释,修正以往的哈尼语解释。

思茅市,清代时称思茅厅,民国以后称思茅县,年10月撤县设市。“思茅”之名是少数民族部落“思么”、“思摩”、“思毛”的转音。思茅还有个傣语地名,称之为“励拉”。

《思茅县志》的地名译意载:“励拉”为傣语,“励”为地方,“拉”是“腊”的转音,意为腊人居住的地方。西双版纳傣族和思茅地区傣族至今仍

根据《思茅县志》释及普洱茶文化研究新发现,“腊人”其实就是“茶人”,布朗族先民是最先种茶的民族,把茶叶叫作“腊”是布朗族祖先最先取的名。

布朗族称“茶”为“腊”,为后来的傣族、基诺族所借用,亦称“茶”为“腊”。对此,已在之前中国普洱茶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得到了与会者公认,写入了会议小结。

布朗族是思茅县的土著居民,清代时称蒲蛮、又名蒲人,元代以后,逐渐南迁,至今在竹林乡、澜沧江和小黑江流域的乡官寨、团梁子、芒蚌、芒坝等地仍有布朗族。年元旦在普洱“民族团结誓词碑”上签名的陶小生,即是六顺县(今思茅市翠云乡)的“扑满族”,(布朗族)头人代表。

思茅在清代雍正年间即设有思茅总茶店,向皇帝上贡的普洱茶由思茅同知承办,乾隆嘉庆年问,思茅茶叶收售商业繁盛,各地商旅纷纷来思茅开茶厂、茶庄。光绪二十三年()后,思茅设立海关,茶叶在这里加工出口销售。民国3年(),普洱道署由宁洱迁驻思茅,思茅成了普洱道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仅思茅城区就有制茶商号22家,年制茶吨左右,直到民国15年(),普洱道署为避虐疾瘟疫,迁回宁洱,有的茶号茶庄逐渐迁往励海、易武、江城等地。

地区级的普洱道署迁驻思茅长达13年,而“普洱道”的名称一直不变,值得深思和注意。傣族之所以把思茅称为“励拉”——即“腊人(茶人)居住的地方”,这有着种茶的布朗“腊人”和加工销售茶叶的“腊人”居住的地方的双重含义。由此联系起来看,今日思茅的别称叫“茶都”,与“励拉”(即茶人居住的地方)的含义也差不多。

综上所述,“普洱”作为地名,实际上是一个佤语布朗族名称,是一个种植交易集散“濮茶”的地名。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5887.html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