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1/21来源:本站原创作者:佚名

寻一座山,听一段故事

喝一杯好茶,做一个好人

——茶马少帮主

▲气势磅礴的勐海茶山

(文末留言猜猜图片上的茶山是哪里,猜对有奖)

在正式进入主题之前,我们还是有必要先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本期故事的主人翁——哈尼族和傣族。(注意,这次是简单概括,民族学博大精深,非一样两语的三五篇文章能够概括)。

哈尼族简介

▲勐混哈尼族朋友

1、哈尼族庞大的各支系自称

哈尼族的历史悠久,因而有许多种自称,以哈尼、卡多、雅尼、豪尼、碧约、布都、白宏等自称的人数较多。另外还有糯比、糯美、各和、哈鸟、腊米、期的、阿里卡多、阿古卡多、觉围、觉交、爱尼、多塔、阿梭、布孔、补角、哦怒、阿西鲁玛、西摩洛、阿木、多尼、卡别、海尼、和尼、罗缅、叶车等自称和他称。

▲勐混哈尼族朋友

2、哈尼族的主要聚居地

哈尼族主要定居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南部的红河县、绿春县、元阳县、金平县等四地;雅尼主要定居于西双版纳自治州及普洱市澜沧县;卡多、豪尼、碧约、布都、白宏等均交错聚居或散居于普洱市的景东县、镇沅县、墨江县、新平县、元江县、思茅区、江城县等地区。

▲勐混哈尼族朋友

3、哈尼族的最终的官方称谓

本民族内部之间的互称和其他民族对哈尼族的称谓也不尽一致。见于汉文史籍中的历史名称,秦汉时期称“昆明叟”,魏晋南北朝时期称“乌蛮”,唐南诏、宋大理国时期称“和蛮”,元朝称“斡蛮”、“斡泥”,明朝称“窝泥”、“和泥”,清朝称“和泥”、“窝泥”、“禾尼”。哈尼族在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名称的出现及其分布变化,反映了历史上他们迁徙流动的情况。名称虽多,其音义却基本一致,均与目前的自称和互称相同或相近,都从“和”音,其义仍为“和人”。可以说,哈尼族两千多年来基本上就具有一个统一的名称“和人”。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本民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以人数较多的自称“哈尼”为本民族统一的名称。

▲勐混哈尼族朋友

如果对民族学他别感兴趣的朋友,小编还准备了一篇《哈尼族历史起源的四种说法》,想知道答案的朋友敬请期待。

傣族简介

▲勐海文工团傣族舞蹈

1、傣族的主要分布

▲勐海傣族的服饰

中国傣族按分布地区有傣泐、傣那、傣亚、傣绷、傣端等自称。西双版纳等地自称“傣泐”;德宏等地自称“傣那”;红河中上游的新平县、元江县等地傣族自称“傣亚”;瑞丽、陇川、耿马边境一线的自称“傣绷”;澜沧芒景、芒那的为傣绷支系。汉族称傣泐为水傣,傣那为旱傣,傣亚为花腰傣。

▲勐海傣族的服饰

早在公元1世纪,汉文史籍已经有关于傣族先民的记载。唐宋文献称为“金齿”、“黑齿”、“银齿”、“绣脚”、“绣面”、“茫蛮”、“白衣”等。元明时期仍称为“金齿”、“白衣”。“白衣”又写作“百夷”、“白夷"、“伯夷”,有的误作“僰夷”,以致与白族混淆。清以来称为“摆夷”,但是对傣族朋友而言,这个称呼带着歧视的意义,希望茶生记的朋友们来到西双版纳游玩的时候,不要用这个称呼去叫您的傣族朋友。另外,越南史籍称傣族为“哀牢”;缅甸史籍称傣族为“掸”;印度史籍称傣族为“阿洪姆”。

▲勐海傣族的服饰

在中国,傣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至今共成立了2个自治州、7个自治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国政府将分布在各自境内的傣族分别命名,泰国、越南、柬埔寨称做泰(Thai),老挝称做老(Lao),缅甸称做掸(Shan),中国称做傣(Dai),印度称做阿洪(Ahom),但均自称Tai。

傣族,作为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第一大民族,肯定不是这几百个字讲得完的,依然是那句话,想要深入了解更多勐海少数民族的风土人情,可以在文末给我们留言,说说您的观点和看法。

下期预告:

《勐混地区古时候哈尼族与傣族的领地划分之谜(下)》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yy/pgyy/3258.html
------分隔线----------------------------